第(2/3)页 李钟书听后,身体猛地一颤,眼中满是挣扎,似乎在做着艰难的抉择。 李钟书在内心挣扎许久,终于长叹一声,缓缓开口:“陛下,我同意。” 说罢,他接过侍卫递来的纸笔,颤抖着写下了那些反对改革、暗中与他勾结的大臣们的名单。 萧焱辰接过名单,目光扫过上面的名字,神色愈发凝重。 “李钟书,你今日的选择,或许能为你赎罪。” 萧焱辰将名单收好,转身带着侍卫离开大牢。 回到皇宫,他立刻召集忠诚于自己的大臣,商议如何整顿朝堂。 “诸位爱卿,如今李钟书谋反之事已查明,背后竟有这么多臣子参与其中。朕决定即刻整顿朝堂,绝不能让这些因循守旧、妄图阻碍大燕发展之人继续留在朝堂。” 萧焱辰目光坚定,扫视着众人。 大臣们纷纷表态支持,然而,整顿朝堂谈何容易。 那些被李钟书供出的大臣得知消息后,有的试图销毁证据,有的四处活动,妄图保住自己的官位。 但萧焱辰早有准备,他下令卫恒带领禁军,迅速控制住这些大臣,防止他们逃脱或进一步破坏。 在朝堂上,萧焱辰当着众人的面,宣读了李钟书的供词以及这些大臣的罪行。 一时间,朝堂上议论纷纷,一些曾经摇摆不定的大臣也被萧焱辰的雷霆手段震慑,纷纷表示支持改革,拥护萧焱辰的统治。 随后,萧焱辰开始重新实行改革。 他深知,此次改革阻力重重,必须更加谨慎。 他召集各方人才,重新审视改革方案,对一些可能引发争议的条款进行调整。 同时,他加大了对改革的宣传力度,让百姓们明白改革的好处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 在改革推行过程中,萧焱辰也注重平衡各方利益。 对于那些因改革受损的普通百姓,他下令给予一定的补偿和扶持;对于朝堂上的旧势力,他采取分化、安抚的策略,只要他们愿意支持改革,便既往不咎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