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此次来咸阳城的士子共有六百九十三人,合格者共五百七十一人,嬴政对于这些有才之士非常重视,根据个人所长安排了不同职位。 朝臣中有许多是参与过阅卷的,对于许多人的名字都熟悉。很快大家都已经传阅看完。 “大王,臣没有异议。” 见朝臣迟迟不开口,张远青第一个发言。 “大王,臣等没有异议。” “好,那就将此名单张贴出去。” “诺。” 石一拿着名单快速离开。 “大王,这批人才分散出去,我秦国国力必定再次提升。” “如今我秦国库府收入有农税,商税,其商税主要收入有琉璃厂、造纸厂、制盐厂,这些厂仅仅在咸阳城开办一处,其产量是远远不足以供给天下,因此,臣提议应当在秦国多处挑选合适地址,开办分厂,如此即可提高府库收入,也可提高当地百姓收入,此乃两全之策。” 此事张远青心中早有打算,只是先前秦国忙着征战,对外扩张,实在抽不出足够的人力、财力来做这些事情。 如今国家安定,正是发展国力的大好时机。 国富民强、民富国强,如此循环,秦国才能更加强盛。 “大王,臣附议。” 冯去疾对于此事第一个支持。 李斯闻言,转头看了过去,随后拱手:“臣附议。” 冯去疾转而看过去,两人眼神交汇,刀光剑影、火花四射。 “臣附议。” 赢源申掌管府库,最是明白这些年秦国财政收入状况。 自从右丞相办的那些厂为府库带来收入以后,每次大王用钱,他再也不用抠抠搜搜的被大王嫌弃了,若是在开办几个,那就是超出现在几倍的入账,想想就忍不住挺直了腰杆子。 “臣附议。” “准。” “大王,既然要开办多家分厂,自当要有专门的人管理此事,同时相应的秦律也应当完善起来。” 见大王同意,张远青继续说着自己心中的想法。 “臣以为,大王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商部,管理秦国商事。这样日后哪里出现问题,也可及时处理。” 商部? 这件事情大家还真的没有考虑过。 朝臣开始快速思考利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