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宋义很是爽快的应下, 刘邦却有些迟疑。 因为在蒙恬的打击下,义军的士气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,许多将领觉得保住眼下的成果最重要,不敢胡乱西进,损兵折将,丢失性命。 但楚王要积累威望,收拢权力,是不可能放弃反秦西征的。 这是他统治合法性的来源, 不管心里怎么想,他在明面上,必须坚持这一点! 于是那些怯懦的将领便左看右看,推举了刘邦。 他们认为: 刘邦向来宽厚,是有德行的长者,比自己更适合“扶义而西”。 “这是要害乃公!” “就知道天底下,哪有这样的好事!” 他就说了, 现在楚王身边围绕着的旧时楚国贵族何其之多,怎么会让自己去做主帅! 原来是让他去送死! 但与之相识的张良却劝他,“这对沛公来说,应该是好事才对!” 刘邦转着圈大叹,“子房先生,你可莫要诓我!” 张良抚须笑道,“楚王重用的很多人,都是当年楚国的显贵,沛公觉得自己可以跟他们相比较吗?” 刘邦低头缩脑,摇了摇头。 于是张良又说,“这些人现在留恋富贵,而不愿意冒险,怎么还能立下功劳呢?” “现在沛公率军西征,军队必然要听从您的命令,攻占的城邑也要归属于您……这难道不比停留在楚王身边,期待他的垂怜信任,要好很多吗?” 虽无其名,但得其实, 这在乱世之中,怎么能说坏呢? “以我之见,沛公且等待两日,做出犹豫不决的样子,楚王为了鼓励您领下这个任务,必然还有允诺。” 刘邦就说,“好,就听先生的!” 随后不久, 楚王看连刘邦这样的“长者”,都对着西征苦恼的呲牙咧嘴,于是就对群臣许下重诺: “先入关者,可以为王!” 刘邦这才拔营领军,向西而去。 另一边, 宋义率军北上之后,却一直停驻在大河对岸,并没有果断的前进救赵。 他说,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” “不必急于一时!” 在诸侯相继复立之后,“内斗”的老传统也跟着复兴起来。 六国的贵人嘲笑陈胜这些平民“穷人乍富”,眼皮子浅,可却忘了自己是何等模样。 昔年的“肉食者鄙”, 在今日同样也是适用的啊! 而到了现在, 宋义在营帐中袖手,隔岸观火已有二十天之久。 何博便也跟着等待起来。 因为他知道, 宋义手底下有个年轻的将领,叫做项羽。 而这个年轻人,对宋义这样的行为,已经十分愤怒了! “你们觉得是蒙恬先撤退,还是楚军先渡河?” 鬼神探出头,突然询问起身下的三只老王八。 石申还把自己缩在壳里,讲话闷声闷气的。 “应该是楚军吧,他们总不至于在河对岸枯坐一个月,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吧?” 这样子搞,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