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端午, 是民间在不知多少年前,悄然诞生的习俗。 也许是聪慧的古人察觉到春夏之交的变化,决定用一些妙妙仪式来提醒自己时节的更替; 也许是某些远古祭祀仪式的延续; 也许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或者屈原这些著名的先贤…… 但无论如何, 随着时间的推移,以及大一统的到来, 一个名为“端午”,定时在五月初五的节日, 在何博这位向来喜欢看热闹的鬼神推动下,最终成功形成! 虽然由于中央之国的广大,各地传统的不一,让许多地方过节的方式并不一样, 可粽子大体是要吃的, 艾草和菖蒲,基本是要挂在门口,用以驱逐恶病和蚊虫,还有那最为人痛恨的穷神的, 将兰花撒在热水里面,让香气得到催发,最后把人泡得香香软软的,更是许多爱美之人在此时必做的事情。 如果是在生前, 在这一天,乃至于有条件的其他时候,楚国的三闾大夫,都会选择如此行事,贯彻自己那充满爱与美的正义。 可在此时此刻, 屈原只能表示自己心情不好,连沐浴兰汤的精力都提不起来。 “你看,我今天都没有去采药,专门登山跟你一块采兰花,好让你沐浴兰汤呢!” 番禺附近, 作为流溪水发源之处的桂峰山上,何博正攥着一把娇艳欲滴的美丽花草,对旁边一脸不高兴的屈原说道。 “来闻闻,它香不香?” 何博把兰花递给三闾大夫,结果遭到了后者冷漠的拒绝。 “我已经是个在水里泡发了的死鬼,哪里能嗅闻到生灵的气息呢?” 何博于是把兰花怜惜的收到腰间的小竹篓里面,并为兰花哀叹道,“真可怜啊,一向以香草美人自比的三闾大夫,现在连兰花都不肯碰一碰了。” “这花儿可得多伤心啊!” 仿佛是为了印证鬼神的话语, 那也不知是否为某个灵魂残痕投胎的花草,当即就在竹篓里低下了头,露出一副“萎了,要死了”的模样。 旁边的怀王见状,便上前道,“无妨的,让我来安慰它!” 然后, 兰花萎靡得更加厉害了。 何博还毫不客气的对他说,“即便是在生前,你连屈原的话都不怎么听,现在还能闻到兰花的香气?” 于是, 怀王尴尬的退了下去,搓着自己那双同样肥圆的大手。 他只能转而去安慰屈原,“这里的人受到中原的浸润,也才百年之久。” “不了解具体情况,随心所欲的编造故事,来满足内心的好奇,也是正常的。” “何况当地官员为了更方便的推广端午,让南北之人能过统一节日,好凝聚民心,放任这种理由,也可以理解。” 但屈原越听,便越跟着那兰花一样,变得萎靡不振—— 虽然来到岭南的原因, 是因为那贪玩随性的鬼神,听说当地官吏为了庆祝开春以来的风调雨顺,祈求老天爷给自己一个“善始善终”,让农田收获,让百姓安泰,特意宣布要在五月初五,安排一场“竞渡”之赛,好与民同乐的消息, 随后其立马跑到阴间,号召死鬼们南下,来到番禺,跟当地人比划比划,让其知道死鬼们划水的本事。 而在这场号召之下, 屈原这位核心人物,被何博从汨罗江里捞出,连带着怀王这位三闾大夫的绑定对象,一路经云梦泽、渡湘水、过灵渠、游漓水……来到了已然被建设为岭南大城的番禺。 初到之时, 屈原还十分好奇这里的风土人情,以及诸夏君子对当地蛮夷的教化情况, 在听说这里许多人都顺应着郡守“竞渡”的告示,积极准备划水赛舟后,屈原更是高兴。 他对何博说: “能在同一天,庆祝同一个节日,这是天下一家的体现啊!” “汉朝的君臣,没有辜负他们取得的天命!” 何博跟着笑道,“的确是这样的。” “现在史官都习惯记录郡县,而不以某地称之了呢!” 千百年分封的影响, 不是一下子消失的。 那位生长在汉武帝治下,曾被鬼神赏赐过许多鸡蛋的太史公,还会在自己编修的史书之中,透露出些许战国的气息。 但在武帝表彰六经,让无数子民品尝到对外征战“赢了又赢”的滋味几十年后, 在将国家带入鼎盛之世的汉皇刘询治下, 无论朝野, 无论官民, 都认可起了自己“汉人”的身份。 “大一统”带给了这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强大和安定, 他们还有什么理由,停留在过去的回忆里,而不去拥抱眼下的辉煌呢? 可惜, 当时的快乐,很快就迎来了结束。 当三闾大夫高兴的询问那些受到教化的,两代以前还是南越人的百姓,为何如此顺利的接受这来自群岭以北的风俗之时, 只听对方理直气壮的说,“百年前楚国的三闾大夫,就埋葬在岭南!” “所以划舟竞渡吃粽子,本来就是我们这里的传统!” “啊?”即便是死后,也一直注重仪态风度的屈大夫,难得瞪大了自己的眼睛。 对方信誓旦旦的告诉他: “当年三闾大夫跳到汨罗江里后,顺着水流被冲到了云梦泽里!” “然后他又从云梦泽漂流进了湘水……一路冲到番禺,这难道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吗?” 屈原还在瞪大眼睛,没有反应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