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七章 剑气银河,不足道矣-《磨刀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第五把剑:从未出鞘,只是有一把剑鞘在。

    这一仙,三客,五魔。便是东醒狮州修为最高,剑术最强的老怪,属于是前辈。而当代,也有不少年轻的高手,这些高手,都看不上中土神州十大剑仙的排名。

    说他们境界不行,浪得虚名。

    最厉害的,便属道教的王紫玄,身上也背着一把符剑。他行走江湖,很有原则。觉得剑仙毕竟是剑仙,他学剑不是为了炫技,不是为了打架,不是为了求长生大道。而是是为了某种侠义的精神追求,而此种精神追求亦不必为外人道也。

    这就如学佛修道者之精神追求,亦不为外人道也

    王紫玄经常会打抱不平,跟三客一样,有侠义精神。据说,王紫玄的符剑,乃是跟剑舞结合。舞剑,舞的不是剑术,而是剑道修真的自在。剑舞,修的不是舞技,而是随心所御的道心。

    在历史上著名的《鸿门宴》中: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。剑舞中暗藏杀机,剑舞沦为政治阴谋的手段。这也充分展现出古人在宴会中喜欢用剑舞招待宾客,剑舞已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形式,成为豪门宴请的一项保留节目。

    道门在九州传教以后,剑就成为道教的法器之一。除了道教法事中经常用到剑舞之外,剑舞依然常出现豪门宴席之中。但将剑舞发挥到极高的艺术形式还是大唐,大唐有佳人名公孙氏,剑舞卓绝,引来许多文人写诗弄文为之称赞。

    名作

    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中,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公孙大娘惊世骇俗的剑舞英姿: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霍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
    道门的弟子,王紫玄,学的剑术,就是舞剑。剑舞的动作与技巧里巧妙融合了道门传统文化,在舞蹈动作中引入阴阳、太极、八卦等传统符号,赋予了剑舞刚与柔的美感,正所谓:“即动之始,则阳生,而动之极,则阴生矣;静之始,则阴生,而静之极,则阳生矣。柔中寓刚,刚中见柔,刚柔相济,相得益彰。”

    看到这里,谢宝树有些懵了,他拿着手中的书籍,出门找了一个四顾剑派的弟子,问道:“王紫玄,是个女的?”

    那个弟子被他问得一愣,说道:“紫玄剑仙,自然是个女的。”

    谢宝树听到这个名字,一位是个年轻的小道士,真没想到,居然是一位姑娘。他回到屋子,继续跟苏茶翻看上面的内容。

    道门的剑舞亦上升为一种炼气化神的内在修炼,在舞剑的过程中,气贯于剑与身,心随剑舞,恍兮惚兮,如入太虚。原来这,就是一种修行的方发。

    在道门典籍《神剑威光耀天》中已提及:天乙门由剑入道,以针演道。神霄派天乙门的修真剑舞没有固定套路,只有特定练法,和禅修、丹道,针法一起修炼,结合五天以后,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舞出自己的剑法。

    而且更妙趣的是可以随着环境与心境的不同,每次的风格特点也不同。此种修炼方式是剑舞、针法、修炼、禅定、丹道,以及高级的法术与剑气合一的修炼方法。

    在道门的门规里,符剑是运用广泛的法器。道门认为符剑是神授之宝物,是代天行法的利器。符剑作为道派传承的信物,历来为道门呢各派所珍视,被视为镇山之法器。

    道经中所见符剑的各种名称,无一不蕴涵着道教的义理。道教认为若无符剑,则济世度人之道难成。符剑喻指道士的道性修持,具有斩妖驱邪的宗教功能,它确乎是度人之道法的象征。

    由于符剑在道门中作用很大,所以在道门的传度仪式中,师父要向弟子传授法剑,弟子在仪式上跪受法剑,即表示已获得道法的传承。

    王紫玄的符剑,名为“紫玄”。这柄剑作为符剑,同样在剑根刻有道符。王紫玄身为道门弟子,在符剑上刻录了紫薇伏魔符。这道符最早始于大唐开国时期的厌鬼法,对应二十八星宿。有驱魔挡煞之功能,用于做法驱魔、辟邪压胜。

    谢宝树跟苏茶,一起看完了这东醒狮州的篇章。奇怪的是,老一辈的,这上面写了很多人。年轻一辈的,

    仅仅只记录了王紫玄一个。就连跟谢宝树切磋的乐川剑仙,都不在这本简谱上。

    谢宝树看着苏茶,说道:“一仙,三客,五魔,你想先去找哪一个?”

    要拜师,自然就要拜厉害的。谢宝树觉得这些人,就都很不错,只是不知道先去找谁。因为他不知道谁跟苏茶有缘,所以只能问问她,想先去找哪一个。

    苏茶也不知道,她最讨厌选择了。

    谢宝树眼前一亮,说道:“咱们来抓阄吧,抓到谁先去找谁。”

    苏茶拍手道:“这个办法好。”

    于是,当机立断,谢宝树就开始将几个人的名字,写在纸上,然后放在桌子上,顺序打乱。每张纸的大小都是一样,就连棱角都都一样。他看着这些纸张,说道:“来抽吧。”

    苏茶却久久没有动手,只是看着纸张,良久以后,笑道:“有这些人在,剑气银河,不足道矣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