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五章 谢宝树和谢宝珍-《磨刀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谢宝树将小庙中的东西收拾好,然后带着江承望的骨灰,准备好好去谢家查探一番。谢宝树穿上隐气袍,来到谢家。此时的谢家,已经不再热闹,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谢宝树找到谢宝珍的时候,他正在跟一群公子哥吟诗作对。

    谢家少公子,谢宝珍,不是修士。

    他是个读书人,一有空闲,就会约三五知已,松风竹月,烹泉煮茗,吟诗作对。这种以文会友的聚会在读书人之间,被称之为“雅集”。雅集上,他们吟风弄月,诗文相合,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茶、酒、香、花也来凑凑热闹、敲敲边鼓。

    谢宝树在一旁,偷偷的看着,眉头紧皱。

    谢府,也叫“谢园”,又名“竹园”,是谢福缘在老丈人的帮助下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。他雅好文翰,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,剑客散修。如落魄剑仙瞿诚,还有道门真人,等皆为其座上宾客,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,乐而忘返。

    “谢园”因此而闻名,许多王孙公子,纷纷来这里,跟谢家的谢宝珍共同学习。

    刚过年关,还有飞雪,谢福缘此时正在跟朋友作画。画上题款:“谢园飞雪,庚子徂暑,邗上宝珍画”。

    谢宝珍将宴会安排在冬天的雪景中,豪华的宴筵,殿堂中灯火通明,人来人往,杯觥交错,在雪片纷纷扬扬中,别有一番风味。而且,由于大雪的覆盖,屋顶的瓦楞模糊地与细密的格窗、文饰等形成强烈的对比。色彩的敷着利用屋顶的白色,衬托出建筑物的绚丽斑斓的彩画,同样也别具风味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谢宝珍好像对王孙贵族的活动,十分了解。

    除了画画,吟诗以外。他还会开茶会和品香。现在的茶会,主角多是诗人文士,而后修士也逐渐成为了茶

    会主角,常在谢园内举行茶会。文人和修士常一起品香、品茗、赋诗,并以此为清雅之举。

    品香,则是只有贵族人玩得起的东西,就是用芳香物质来装点生活,佩戴香草、香囊等。自“翡翠之路”开通以后,国外的许多沉香、苏合香等大量香料进入九州后,各种品香方式更是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品香,成为文人雅士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,须臾不可离。于日坐几上,置倭台几方大者一,上置炉,香合大者一,置生熟香;小者二,置沉香、香饼之类。瓶一。斋中不可用二炉,不可置于挨画桌上,及瓶盒对列。夏日宜用瓷炉,冬日用铜炉。

    谢宝树还没闻过这么香的东西,他感觉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。

    谢宝珍却不一样,他对这些名贵的东西,仿佛信手拈来,天生就带着一副贵公子的模样。在聚会中,还有不少年轻的姑娘,有几位对谢宝珍都很感兴趣。谢宝珍最喜欢名贵的沉香,经常点燃,任由沉香飘落在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沉香在博山炉中缓缓熏烧,慢慢释放,仿佛那香火化成烟。前人诗句“君作沉水香,侬作博山炉”。

    谢宝珍不会修行,但是他好像,比谢宝树活得更潇洒。

    一个是树,一个是珍,从名字上,好像就名字上,两人寄予的意义就不一样。

    谢宝树在谢府待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,他想好好看一看,普通年轻人的生活,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。在这里,他看到用功读书的谢宝珍。该读书的时候读书,该游玩的时候游玩。在他的世界里,仿佛没有厮杀,拼斗一说。

    谢宝树也将富贵公子的玩意,全部学了个遍,最后甚至亲自上场,弄了个假身份,参与这些年轻人的聚会。

    吟诗作对,喝茶品香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别的活动。

    投壶,以盛酒的壶口作标的,在一定的距离间投矢,以投入多少计筹决胜负,负者罚酒,常在宴会上玩,以助酒兴。由于庭院不够宽阔,不足以张侯置鹄。或者由于宾客众多,不足以备弓比耦。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,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,以乐嘉宾,以习礼仪。

    投壶之礼,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,要依次投矢,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;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。

    射覆,射”是猜度之意,“覆”是覆盖之意。其实就是在器具下覆盖某一物件,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。帝王将相,文人雅士,大多都懂点易学,通常在宴会,酒足饭饱后玩玩。

    还有叶子戏,这个谢宝树是见过的,俗称纸牌。依次背面抓牌,翻面出牌,以大管小。牌未出时部反扣为暗牌,不让他人看见。出叶子后一律仰放,斗者从明牌去推算未出之牌,以

    施竞技。

    谢宝树也是去过武汉的人,对于这纸牌,很是了解。

    庭院中,谢宝树觉得最有趣的,是曲水流觞。曲水流觞是宴饮聚会时的一种游戏,可以视为一种酒令,输赢其实无所谓。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,把盛着酒的酒杯置于流水之上,任其顺流漂下,停在谁面前,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,并赋诗一首。

    谢宝珍也是一样,他乃是读书人,喜欢赋诗。所以特意让在自己的父亲,在谢园内,弄了一条流动的溪水。有钱人的公子,就是可以为所欲为。他想要什么,爹娘都能给他弄来。好再在这种情况下,谢宝珍品性还不错,没有成为花花公子。

    在一个月后,谢宝树看遍了他们的生活,准备离去了。

    同样是谢家的人,怎么区别就这么大呢?如果说这几天下来,没有羡慕之心,那是不可能的。年轻人,似乎已就应该如此,好好学习,吟诗作对,投壶射覆,曲水流觞。

    谢宝珍的这种生活,谢宝树羡慕,但他不嫉妒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