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上崖顶,却松了手。-《磨刀》
第(2/3)页
越往上一点,谢宝树终于知道,为什么千百年来,只有寥寥七人,能登上崖畔了。
他感觉到了,自己金丹境界的修为,四周的剑气,不会超过太多,却又到自己极限的样。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感觉,因为连谢宝树都不知道,自己的极限在哪里。他觉得有意思,顿时,体内的仙种爆发,接着御风往上。
谢宝树听说了,在这剑仙崖,登上最多的,除了剑仙,就是文人。
他们为了欣赏美景,想登上高崖,上眺青云高天,下望千山万水,美景尽收眼底。其次,登崖可以释放情绪,述志抒怀,文人往往会登上高处,以诗文
的形式来进行宣泄感叹自己的悲惨生活。
谢宝树一心登崖,神色坚定。
在他原来的地方,中年人看着谢宝树的身影,内心有些不解。他是无名剑仙的弟子,长安城的一位王爷,当今圣上李文剑的兄弟,李扶摇。他来着无名崖畔,已经很多年了。今天早上,竟然听到师父的传话,让他来请这个少年登崖。
李扶摇拜师已经百余年,从来没见过,有谁能让师父无名剑仙用出请这个字的。眼前这个少年,虽然厉害有奇特之处。但是千百年来,这世上,有多少有奇遇的年轻人,来过这里?为何师尊,偏偏对这个年轻人有特殊的。
李扶摇搞不懂,正如他搞不懂那些皇宫里的争斗一样,早早来了醒狮州。
当时,他和李文剑,都有望坐上皇位。虽然那时的他,只是一个王爷。王爷这两个字,一听到王爷二字,可不一定是皇室贵族,这个称呼不仅仅限于皇室中人,一些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可以被封为王爷。
李扶摇当年,既是皇亲国戚,又有大功劳。他一人一剑,带着玄武卫,平定了当时南罗琦州的震乱。要知道,没拜师之前,他也才是一个金丹境界修士。在满是大佬的南罗琦州,竟然能来去自如,实在是有本事。
封王起源于汉朝,当时皇子和皇上的兄弟都会被封王。而从魏晋以后,对王的划分更加精确,封王分为亲王和郡王。只有皇上的兄弟和皇子才能称得上亲王,即使对国家做出再大贡献的普通人也不会被封为王爷,郡王的范围相对王爷来说就比较广泛,上到太子的儿子,下到文武百官。随着时代的更替,虽然每个朝代的封王标准不同,但其大体内容都相差无几。
在大唐的制度中,亲王是王爵的第一等,其地位和权利都是相当的高,可谓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郡王是比亲王低一级的爵位,那么他的限制就自然而然的没亲王那么严格了,除了皇室贵族外,贤能的官员以及有杰出贡献的人也可以被封为郡王。但在明朝郡王是一些人的专用爵位,特指没有继承亲王爵位的其他儿子,其他人是不能被称为郡王的。
历史上,王爷要么没有势力,做个富贵王爷,要么有很大势力,但最后却会被皇帝设法除掉。
那个时候,李扶摇两样都没选,他带着自己的剑,一人来到了东醒狮州,再无踪迹。当李文剑登基以后,才传出消息,他登上了剑仙崖,成为了无名剑仙的第七位弟子。也是近百年来,无名剑仙收的最新一个弟子。
李扶摇看了看大黄狗,笑道:“你想不想上去?”
大黄狗点了点头,显然很感兴趣的摇了摇尾巴。
正在登崖的谢宝树,突然放慢了速度,因为他突然
意识到,登崖必须要克制自己,不能想着一步登天。不能一鼓作气,一定要留够体力。大概走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候,便开始气喘吁吁,这个时候肌肉开始酸胀,而向上望去,了无尽头,便心中萌生退意,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考验,更是心理上的折磨。
李扶摇看见谢宝树放慢速度的动作,微微一笑,悟性还是很不错的。
登崖切记不能牟足了劲往前冲,这样是绝对走不上顶峰的。就像长生大道一样,发力最快,最厉害的,不一定能走到最后。只有徐徐图之,才有希望。
登崖,就像登山。
这时,有剑仙跟谢宝树一起登崖,他们看到了谢宝树腰间悬挂的刀,顿时有些不服气。一个个身影,就像是蚂蚁上树一样,纷纷涌上,。这一刻,他们心中想的,不是登崖,而是不能输给谢宝树。
有剑仙速度极快,很快便超过了谢宝树。
谢宝树微微一笑,这才对味嘛。
不论哪条路上,走的人肯定不止一人,前进的路程里,免不了被前方的部队落下,或者被后面的队伍超越,但是一定不用惊慌或者着急,路还很长。始终要有自己的节奏,最后一个走到终点的人才是赢家,路上的起起伏伏都不必太纠结。
有个路过谢宝树身边的剑仙,突然朝他竖了一个中指。
谢宝树内心毫无波动,甚至有点想笑。
登崖很累,登长距离连绵的山崖更累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,也有没有挖掘的潜力,平时里过着安逸的生活,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这些东西,但真的遇到了,其实修士们的极限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。
在整个毅行中,大概爬到一半路程的时候,有人觉得自己真的走不下去了,因为大腿和小腿肚子都已经抽筋了,这是被剑气碾压的后果。每向上一三分,都十分费力,飞几步便需要休息会儿,而头顶的山崖一眼都看不到尽头,仿佛真的到了自己的极限了。
谢宝树一个个的超过,内心还是毫无波动。
第(2/3)页